逻辑判断
约 3069 字大约 10 分钟
2025-03-10
加强削弱
加强削弱类判断推理当中比较重要的题型,数量占比较多。要做好加强和削弱型题目,首先要找准论点和论据。
题目通常有几种类型:
- 一般类:论据是事实陈述。
- 因果类:论据论证是原因导致结果。
- 实验类:论据是对比试验。
- 双观点类:论据是两种观点的比较。
- 数据比例类:论据当中出现数据比例。
- 类比推理类:由论据中两类不同事物进行类比,得到某一结论。
在考试当中,无论是加强还是削弱选项,都应该围绕论据与论点的主题词进行论证,否则为无关选项。
同时勾画题干选非还是选是,注意出现 “下列除哪项外,不能加强/削弱论点?” 这类题干。
一般类
一般类是指,题目当中 论据论点均是事实陈述,没有明显的因果联系,且不为实验类。
加强(程度从强到弱):
- 搭桥:建立论点与论据之间的联系。
- 引入必要条件:引入需要论据成立的必要条件。
- 加强论点:对论点进行直接说明或同意替换。
- 加强论据:
- 对论据进行解释,加强与论点的关系。
- 举例论证
- 类比加强
削弱(程度从强到弱):
- 否定论点:
- 直接削弱:直接否定论点。
- 举例削弱:举出一个与论点相悖的例子。
- 拆桥: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联系拆除,切断它们的联系。
- 否定论据
因果类
因果类是指题目当中论据与论点有因果联系,论点由论据推理而来,论点是论据的结果。
加强(程度从强到弱):
- 排除它因:没有其他因素会导致此结果。
- 无因无果:没有此因则没有此果。
削弱(程度从强到弱):
- 因果倒置:相当于否定论点。
- 引入共同原因:A 导致 B,则引入 是由 C 导致了 A与B。
- 无因有果:没有此因但有此果。
- 有因无果:有此因但无此果。
- 另有它因:有其它原因导致此结果。
实验类
实验类题目较明显,通常是通过某个实验得到某个结论。
加强(程度从强到弱):
- 实验对象的情况相同(排除无关因素)
- 实验对象具有代表性:能够代表论点当中的一类人。
削弱(程度从强到弱):
- 实验对象情况不同(有其它影响因素)
- 样本不具有代表性
双观点类
双观点类题目当中会出现明显的两种对于论点不同的观点。例如: 原观点认为是A导致了B
,而反对者认为是C导致了B
。
此类题目通常会问:下列哪一个选项,最能削弱反对者的观点?
此时需要从选项当中找到是 A 导致了 C
的选项,从而削弱反对者的观点。
数据比例类
数据比例类题目当中,论据会出现A当中有某比例是B,得出由B导致了A,选出加强或者削弱选项。 因此,出现类似由论据当中某一数据比例得出结论,可归类为数据比例类,这类题目只需从比例关系入手。
题干: 因为有x%的A都是B,因此是由B导致了A。
加强: 选项比例 < x%:人群当中有 y% 是B,其中 y < x,因此在 A 中有 x% 的 B 已经超出了统计学数据,可以加强。
削弱: 选项比例 ≥ x%:人群当中有 y% 是B,其中 y ≥ x,因此在 A 中有 x% 的 B 符合统计学数据,能够削弱。
例如:
题目: 因为肺癌患者有70%都是吸烟的,这说明吸烟将极大提到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加强: 在人群当中有 60% 的人吸烟,那么在肺癌患者当中有70%的人吸烟 超过了人群当中的吸烟比例,说明吸烟与患肺癌是有关系的,所以 在人群当中有 60% 的人吸烟
可以加强吸烟将极大提到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
削弱: 在人群当中有 70%或者更高比例的人都吸烟,那么在肺癌患者当中有70%是吸烟的 属于正常的情况,符合统计学数据,所以 在人群当中有 70% 或者更高比例的人都吸烟
可以削弱吸烟将极大提到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
类比推理类
类比推理类题目当中会出现两个主体,某一个主体拥有某种现象或者结果,通过与另一个主体进行类比,得出相同的现象或者结果。 例如:A 是 C,B 与 A 类似,因此 B 也是 C。
加强: A 与 B 本质相同。 削弱: A 与 B 本质不同。
提示
在做加强削弱题目过程中,遇到两项均为削弱或加强的时候,则考虑以上的 加强削弱程度。
例题:
近期,某市频发盗窃案件,警方怀疑这可能与该市近期大力推广的共享单车有关。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警方的这一怀疑?( )
A. 该市在推广共享单车之前,盗窃案件的发生率多数情况下较低。
B. 共享单车停放的随意性,使得一些犯罪分子更容易在无人注意的情况下进行盗窃。
C. 共享单车随意占用公共空间,引起了人们诟病。
D. 街道综合执法队聚焦日常易发共享单车乱停放和占道等市容乱象,开展市容秩序整治行动。
解析
论点:某市频发盗窃案可能与该市近期大力推广的共享单车有关。
A项,指出该市在推广共享单车之前,盗窃案件的发生率多数情况下较低,说明盗窃案频发确有可能与共享单车的推广有关,无因无果,可以加强,保留;
B项,指出共享单车停放的随意性,使得一些犯罪分子更容易在无人注意的情况下进行盗窃,而盗窃的难度降低可能会使盗窃案发生的频率升高,可以加强,保留;
C项,指出共享单车随意占用公共空间,引起了人们的诟病,与盗窃案频发的原因无关,不能加强,排除;
D项,指出街道综合执法队针对与共享单车有关的市容乱象开展市容秩序整治行动,与盗窃案频发的原因无关,不能加强,排除。
比较A、B两项,A项属于加强论点,B项属于补充论据,A项的加强力度更大。故本题答案为A项。
经典例题
实验类
为了研究鱼类摄入与黑色素瘤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分析了1995年至1996年间从各地招募的491367名成年人参加退休人员协会饮食与健康研究的数据。平均年龄为62岁的参与者报告了他们在前一年吃炸鱼,非炸鱼和金枪鱼的频率及份量。结果显示,过多摄入鱼类会增加患黑色素瘤风险。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观点?( )
A 鱼类摄入量是在研究开始时计算的,因此可能无法代表参与者终生饮食
B 鱼类中含有二恶英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可能导致黑色素瘤等皮肤癌症
C 研究控制了参与者的身体质量指数,体育活动水平,吸烟史及每日酒精摄入量等可能影响因素
D 过多摄入鱼类的参与者大部分喜欢去海边沙滩游玩,摄入阳光过多导致皮肤晒伤造成皮肤损伤
解析
论点:过多摄入鱼类会增加患黑色素瘤风险。
论据:平均年龄为62岁的参与者报告了他们在前一年吃炸鱼,非炸鱼和金枪鱼的频率及份量。
A项:该项说明研究时记录的鱼类摄入量可能无法代表参与者终生饮食,说明研究中数据可能不准确,为不明确表述,不能加强,排除;
B项:该项说明鱼类中的污染物可能导致黑色素瘤,为可能性的解释原因,可以加强,保留;
C项:该项说明研究控制了可能影响研究因素,说明参与者们在研究期间其他条件一致,若研究期间参与者们条件不一,则研究结果无法成立,该项是论证成立的前提,可以加强,保留;
D项:该项说明了导致皮肤晒伤造成皮肤损伤的原因,与论点讨论的过多摄入鱼类是否会增加患黑色素瘤风险无关,话题不一致,为无关项,排除。
对比B、C两项,B项表述为“可能”导致黑色素瘤等皮肤癌症,为可能性的选项,力度弱于C项的必要条件,故C项力度更强。
实验类中最能加强的为保证实验对象一致
此题中,B 选项为解释性选项,且导致的结果为可能性,因此相比 D 不是最能加强的选项。
一般类
通过破译免疫反应背后的细胞迁移机制,科学家们已经证实,免疫系统的激活取决于时间并受到生物钟的影响。对人体来说,在清晨将要进行一天活动之前,免疫功能最强。研究建议,在接种疫苗或进行癌症免疫疗法时,为提高有效性,应考虑时间因素。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建议?( )
A 人的生物钟会因为环境,情绪等有所变化
B 清晨医院还未上班,进行相关医疗活动并不现实
C 存在禁忌症时接种疫苗可能会引起免疫功能紊乱
D 免疫功能虽然在清晨最强但和其他时间段的差异不大
解析
论点:在接种疫苗或进行癌症免疫疗法时,为提高有效性,应考虑时间因素。
论据:对人体来说,在清晨将要进行一天活动之前,免疫功能最强。
A项:该项说明人的生物钟与环境、情绪等因素有关,与论点讨论的接种疫苗或进行癌症免疫疗法时是否应考虑时间因素无关,话题不一致,为无关项,排除;
B项:该项说明清晨医院未上班,不能进行相关医疗活动,讨论的是现实情况,与论点讨论的接种疫苗或进行癌症免疫疗法时是否应考虑时间因素无关,话题不一致,为无关项,排除;
C项:该项说明了存在禁忌症时接种疫苗可能会引起的后果,与论点讨论的接种疫苗或进行癌症免疫疗法时是否应考虑时间因素无关,话题不一致,为无关项,排除;
D项:该项说明免疫功能虽然在清晨最强但和其他时间段的差异不大,说明任何时间段的效果都差异不大,因此不需刻意考虑时间因素来提高有效性,能够削弱,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在一般类当中,一定要找准 论据 与论点,避免在看选项过程中被带偏,勾画关键词排除无关选项。
在此题当中,论据论点为 清晨免疫功能最强 ——> 应考虑时间因素,因此可以排除 A 、B、C 选项。